节气是体现气候变化规律时节,认真观察你就能从中了解到气候变化的自然规律。那么大家知道惊蛰节气有哪些习俗吗?接下来就由老黄历来为大家解答吧,一起来学习学习。
惊蛰习俗,惊蛰日清晨村童到田间咒雀,击打钢器,沿着田埂而行,唱咒雀词;把石灰、灶灰、唇炭追撒在墙角及偏僻处;用香油煎糕,或者用韭莱做成荤素各种饼,煎炸饼豆以驱除百虫;把黄豆用盐水浸泡,二十四小时后,将水滤去晒干。放在锅中妙熟,全家人吃炒豆,称之为吃蝎子毒;西府海棠、玉兰、排桃、绣球、杏花、宝相花、种田红、木挑、李花、月季花、剪春萝等上市。
惊蛰是由于雷声引起的。古人想象雷神是位长了翅膀鸟嘴人身的大神,一手持捶,一手连击环绕周身的多面天鼓,发出隆隆的雷声。惊蛰这天,天庭有雷神敲天鼓,人间也把握这个时机来蒙鼓皮。《周礼》卷四十《挥人》篇上说:“凡冒鼓必以启蛰之日。”
在民间素有“惊蛰吃梨”的习俗。惊蛰吃梨源于何时,无迹可寻,但祁县民间却有这样一则代代相传的故事。传说闻名海内的晋商渠家,先祖渠济是上党长子县人,明代洪武初年,带着信、义两个儿子,用上党的潞麻与梨倒换祁县的粗布、红枣,往返两地间从中赢利,天长日久有了积蓄,在祁县城定居下来。雍正年间,十四世渠百川走西口,正是惊蛰之日,其父拿出梨让他吃后说,先祖贩梨创业,历经艰辛,定居祁县,今日惊蛰你要走西口,吃梨是让你不忘先祖,努力创业光宗耀祖。渠百川走西口经商致富,将开设的字号取名“长源厚”。后来走西口者也仿效吃梨,多有“离家创业”之意,再后来惊蛰日也吃梨,亦有“努力荣祖”之念。
民间很多地方的人们将惊蛰称为“二月节”。其实早在西汉《礼月令疏》是把惊蛰放在正月,而把清明放在二月。到了东汉刘欲的《三统历》将惊蛰改为二月节。既然叫“节”,那就自然少不了精彩有趣的民间习俗活动。
常言道,“春雷惊百虫”。惊蛰一到。天气转暖,昆虫和细菌开始活跃,容易滋生疾病,因此山东的农民会在惊蛰日生火烙煎饼,取“烟熏火燎灭害虫”之意:与之相类似,陕西人会在这天炒黄豆,广西的瑶家炒玉米,江苏瓜洲人炒糯米,福建的客家人不但要炒豆子、麦子,还要煮连毛芋子、做芋子饺。不论东西南北,或熏或妙,取的皆是“炒虫”、“驱虫”之意,提醒人们要及时灭虫除害。
此外,惊蛰日还有灭小人嘴的习俗,不论是“祭白虎”还是“打小人”,都是取灭掉小人的阻挠,保证前程的顺利和生活的顺心之意。